close

SHE 2010環法 日本瑤瑤 夏至 宮崎葵 

佛法與生活的對話--和諧的人際關係
和諧的人際關係
佛法與生活的對話辜隱
生:這幾年,我在工作上表現很傑出,但是和同事關係卻很不好,要怎麼改善?
師:你認為是什麼原因?
生:或許是別人嫉妒吧!不過,屬下很怕我,可能是我要求很嚴格吧!
師:你有沒有設法緩和這種緊張的關係?
生:好像很難,當我一工作,就像賽跑一樣,只顧往前衝刺,忽略其他人的感受。
師:你有沒有試著自我改善?
生:我曾經參加過一些禪修活動,當時覺得內心很平靜、很和諧,但是一回到工作岡位,又故態復萌了!
師:也就是說,你的覺照力沒有延伸到工作時段!
生:怎樣才能作到這點。
師:分兩方面,一方面用漸進的方式,將覺知逐漸延伸到生活中,如先在走路時發展覺知,進一步在洗臉、洗手、開門、關門這些動作中發展覺知,然後在聽別人發表談話,或聽新聞時,保持覺知,到後來,在思考中、談話中也能保持覺知。另一方面,學習在生活、工作的空檔,隨時回到覺知,剛開始需要特意去作,常常作意回到覺知,習慣成自然,覺知就可以逐漸成片。這是由靜到動、動中有靜的動態禪修。
生:這樣就能改善人際關係了嗎?
師:禪修只是功夫,心態的改變才是關鍵,在覺知的當下生起智慧和慈悲,人際關係才會和諧。
生:在禪修營中,比較少提到智慧和慈悲,總覺得這些多是理論,很難下手,智慧和慈悲怎麼修?
師:平常就要觀察體驗,用寬廣的視野看待與工作相關的人、事、物,尤其多體會對方的感受,看到對方的困難和痛苦,生起悲心,看到對方的平安和喜樂,則生起隨喜心,這樣內心就容易和諧、平衡、柔軟,這就是智慧和慈悲。
生:可不可以說得具體一些?
師:譬如說:工作時,不只是要衝業績,還要分出一些注意力覺知整個工作環境、工作團隊的狀況,如果工作環境、工作團隊不不諧調,個人業績只能凸顯個人成就,反而可能造成別人的壓力和不安,這樣就有失慈悲和智慧。
生:難道「成就」不是最重要的嗎?
師:世俗的「成就」,帶來自我價值感、榮耀、財富、地位,但這些都是無常、無我、因緣所生的。當中隱藏著患得患失的憂懼、失去之後的不甘,不是內在的平安、喜樂。
生:原來這就是我內心不安的原因,為了維持既有的成就,必須不斷地努力、一刻也不能鬆懈,就會緊張、對立。
師:透視「成就」是有局限性的,不是一切,也不是生命的全部。良好的關係、內心的慈悲、智慧才是生命中可貴的品質。
生:原來如此,難道這就是我的障礙。
師:不只如此,追求「成就」背後的「自我」才是問題的根源。透視自我只是假名,我充沛的活力、清晰的頭腦、能力卓越、不凡的機運,這些其實只是因緣所生法,屬於大自然、法界,不屬於我,將成就分享眾生。這就是智慧、慈悲、平安和喜樂。
生:發展覺照、智慧、慈悲,改變心態才能找到內心的平安和人際的和諧。

 

2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龍至貴 的頭像
    龍至貴

    咖哩

    龍至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